焊接組裝:核心工序,實現零件連接
定位與固定:將成型后的零件按圖紙位置擺放,用工裝夾具或點焊臨時固定,確保零件間的相對位置準確(如對接接頭的間隙控制在 2-4mm,角接接頭的垂直度誤差≤1°),防止焊接時工件移位。
正式焊接:根據母材材質和接頭形式選擇焊接方法(如低碳鋼常用手工電弧焊,不銹鋼常用氬弧焊),并按工藝參數操作。例如,焊接 10mm 厚的 Q235 鋼板對接接頭時,采用手工電弧焊,電流設為 180-220A,分 3-4 道焊完成,每道焊后清理焊渣,確保層間熔合良好。
變形控制:焊接過程中通過對稱焊接(如從工件兩端向中間焊)、分段焊接(將長焊縫分成短段依次焊接)、使用防變形夾具等方式,減少焊接變形,避免成品尺寸超差。
瓶頸工序突破
識別效率的瓶頸工序(如手工焊接厚板耗時久),通過增加設備(如再投入一臺焊機)、優(yōu)化參數(如采用大直徑焊條提高熔敷率)、拆分任務(將長焊縫分段由兩名焊工同步焊接)等方式,提升瓶頸工序的處理能力。
焊接工藝優(yōu)化
選擇焊接方法:例如用二氧化碳氣體保護焊(CO?焊)替代手工電弧焊,CO?焊熔敷效率比手工電弧焊高 2-3 倍,且無需頻繁更換焊條,減少非焊接時間。
優(yōu)化焊接參數: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,適當提高焊接電流、電壓(如手工電弧焊電流從 120A 提高到 180A),增加熔敷速度;對厚板采用 “多層多道焊” 時,合理規(guī)劃焊道順序,減少層間清理時間。
推廣 “免清根” 工藝:對雙面焊接頭,采用打底焊 + 填充焊的組合,通過控制打底焊質量(如背面成形良好),避免后續(xù)清根工序,減少 20%-30% 的焊接時間。
工裝夾具標準化
針對常用焊接件(如支架、法蘭),設計專用工裝夾具,實現零件 “快速定位、一鍵夾緊”,例如用氣動夾具替代手動螺栓夾緊,定位時間從 5 分鐘縮短至 1 分鐘,同時保證每次定位精度一致,減少返工。
采用 “模塊化夾具”,通過更換不同的定位塊,適配多種相似零件的加工,避免為每個零件單獨制作夾具,提高夾具利用率。

 
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