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字繡(cross stitch),英[kr?s stit?]、美[kr?s st?t?] ,是用專用的繡線和十字格布,利用經緯交織的搭十字的方法,對照專用的坐標圖案進行刺繡,任何人都可以繡出同樣效果的一種刺繡方法。
十字繡是一種古老的民族刺繡,具有悠久的歷史。在中國許多民族的日常生活中,一直以來就普遍存在著自制的十字繡的工藝品。由于各國文化的不盡相同,隨著時間的推移,十字繡在各國的發(fā)展也都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風格,無論是繡線、面料的顏色還是材質、圖案,都別具匠心。
挑花是一種中國古老的傳統(tǒng)刺繡工藝,它分布廣泛,其中湖北黃梅挑花發(fā)源最早、代表性和影響力,在中國挑花工藝發(fā)展史中占主導地位,因此“黃梅挑花”也是各挑花的代表和統(tǒng)稱。
十字繡是一種擁有源遠歷史的手工技藝.公元14世紀十字繡從中國經由土耳 其傳到意大利,繼而在歐洲傳播開來,最初在宮廷中風行,后來傳入民間.由于它易學易懂,很快就廣泛起來,并受到不同年齡層次的人們的喜愛.
最早的十字繡是在動物皮毛制成的織物上進行刺繡,用的是從蠶繭中抽出來的絲線,這種十字繡在許多國家被用來裝飾衣服和家具.由于各國文化不盡相同,隨著時間推移,逐漸形成了各自的風格,無論是繡線,面料顏色,還是材質,圖案,都各有千秋.
黃梅挑花又名“十字挑花”、“十字繡”,起源于唐宋,興于明清。
十字繡在民間俗稱為“挑花”或“挑補繡”。十字繡于公元14世紀十字繡從中國經由土耳其傳到意大利,然后在歐洲傳播開來。最早的十字繡是用從蠶繭中抽出的蠶絲線在動物毛皮的織物上刺繡,這種十字繡在許多國家被人們用來裝飾衣服和家具,由于各國的文化不盡相同,隨著時間的推移,都形成了各自的風格,繡線、面料的顏色、材質,都別具匠心。
公元十五世紀,十字繡開始進入民間,逐漸為廣大普通的消費者所接受。隨著西方優(yōu)勢文化在世界的擴張,十字繡從歐洲傳入了美洲、非洲、大洋洲和亞洲。
在幾十年前,十字繡進入亞洲市場,并在菲律賓、馬來西亞、新加坡、泰國、印度尼西亞、韓國和日本等國家以及臺灣、香港、澳門等地區(qū)流行。
韓國在大約十幾年前開始引進十字繡,十字繡在韓國蓬勃發(fā)展,2000年以來韓國大約有3000家左右經營或者有十字繡經營內容的店。
選繡布
總體而言,我們接觸到的十字繡布根據不同分法有不同種類:
根據產地的國別:的是德國布,其次是法國布,還有日本的Olympus布,以及韓國布、泰國布和中國布。當然,他們的價格也與其品質成正比。如果在可以承受的范圍內,自然德國布是。但對于剛剛開始十字繡的繡友而言,我建議還是用韓國布或者中國布比較合適,尤其是韓國的耶單布,質量尚可,價格也公道。
根據格子的劃分:十字繡布還可以分為:32ct(count)、28CT、18ct、16ct、14ct、11ct和9ct 8CT等。根據數額越大,格子就顯得越小。
根據質地:十字繡布可以分為塑料布(主要繡掛件,錢包)、棉布等。
根據顏色:十字繡布主要有白色、大紅、黑色、深藍、淺藍、亞麻(米色)、粉紅色。
